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百年”消防站内走出的红门战士

来源: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24-06-30 04:01:23

  中新网上海新闻7月17日电(李姝徵 朱洁)在上海,有这样一座“百年”消防站——虹口消防救援站,它启航于19世纪中叶,现坐落于虹口区武进路吴淞路交叉口,独有34.2米高的六角瞭望塔,站在塔顶,用望远镜,最远不难发现半径在5公里以内的火警,曾经消防员24小时坚守在这座塔的最高点,那是城市的第一双“眼睛”;因地制宜设计的内凹弧形红门,与外凸弧形的街角形成一个环形,红门开启,消防车出动,为身陷险境的百姓们送去希望。百年的历史靠一代代消防人走出来,从虹口消防尖子班开始,一批批消防员不断更迭,如今,虹口消防救援站又迎来新一代消防员,他们用热情和智慧续写华章,张屹捷就是这里面一位,出生于92年的他,现任虹口区虹口消防救援站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曾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嘉奖4次。他,与这座百年历史的消防站,又有怎样的相连?

  “没有时间穿鞋,也没有考虑到穿鞋,危急时刻,我们这位年轻党员,一个简简单单的念头,只为了快一点,更快一点……”,猩红色的布景,火焰蓝的制服,在虹口区澎湃100“永远跟党走”的党课上,演讲者语调激昂又极力克制,台下凝神静气,数十双眼睛朝向这位“火焰蓝”,他正是来自虹口消防救援站的张屹捷,语言朴素,情感真挚,目光如炬,信念坚定,那一份力量令人动容。如果说演讲技巧是可以训练的,那信念的坚定则来自队史馆的建设中,两年多的时间,张屹捷除日常训练和出警外,全身心投入队史馆的建设中,从资料整理到队史馆建成,在这过程中他不断扎实着内心的信念,悟出了“欲行大道必先知史”的道理。

  对于虹口消防救援站,张屹捷是不陌生的,年少读书时,许多年乘坐55路公交车返往学校和家,而虹口消防救援站正处于55路公交车线路中,至今也没改变。弧形的红门,三层楼房,白色仿石形结构装饰,清水红砖贴面,还有抬头勉强可见的的瞭望塔尖,独特西式风格的建筑总能吸引张屹捷的眼睛。遇到消防车出动,公交车避让,大红色的车身从他的眼前弯过,呼啸的警笛声钻进他的耳朵。

  直到2015年的一天,他提着行李站在这红门前,就是从这天起,他穿上灭火战斗服,坐进大红的车身,警笛响起,红门开启,他和队友随车驶出红门,马路上正在行驶的车辆纷纷避让,其中就有他熟悉的55路公交车,这次,他目视公交车,从它身边驶过,奔赴火场,就如当年出现他视线中的那般景象。

  如果说当年的景象只是表面,在队史馆建设过程中,张屹捷有机会“进入”虹口消防救援站的过去,老领导的一句话在他心里激起一番波澜,老领导说:“以前虹口消防队就是对外的形象窗口,整理历史资料太有必要了。”心里装着这句话,再次立于红门之前,他审视这座百年建筑,这是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墙面斑驳脱落,乳白色的仿石装饰常年日晒雨淋,显得灰黑老旧,大门右侧挂着一块“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石牌,砖墙上则刻着“虹口救火会”几个字,建筑虽显破旧,但是百年沧桑岁月的老建筑,深厚的底蕴突显的是厚重,不在于外在的美,而是内在的韵。站在六角瞭望塔顶,曾经目力所及半径5公里内,如今已然是高楼林立,时代在前行,瞭望塔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虽功能不在,但是站内的每一名消防员都会去用心保护这座塔,清理、维护,至今仍能登塔,这座塔已经立足他们的内心。

  打开电脑里的老照片,有黑白的,翻拍的,彩色的,从最简单的年份、类别开始,将照片分类排列,但资料实在有限,为了充实队史馆资料,在日常训练和出警之余,区档案馆、上海消防博物馆等等,都留下了张屹捷的身影,查阅文献资料,访问老领导、收集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将与队史相关的每一件物品、每一张照片、每一个人仔细收集,潜心研究,熟悉背后的每一段故事。如果说之前张屹捷只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但在这过程中,心中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2017年队史馆建成,各级单位、领导纷纷前来参观,张屹捷亲自参与建设的队史馆,浓缩了虹口消防救援站的悠久历史,而他则当仁不让的担任起讲解员的职责。同年6月,张屹捷被任命为政治主官,身上的担子重了,领导要求,历史不应只被锁在队史馆里,还应走出去,走到老百姓中去,让更多的老百姓所知晓。如何走出去?如何有力展现上海消防传承百年、历史弥新的红色基因?如何真实还原消防指战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感人场景?这些都是张屹捷不断推敲,不断思考的问题。队史不能脱离国史、党史,作为政治主官的张屹捷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将国史、党史与队史相结合,让队史在历史大环境下更加充实丰沛。只要有机会,张屹捷参加各种红色故事演讲活动,从上海市红色故事大赛,到团市委主题演讲比赛、虹口区“澎湃100”示范党课、“一个支部一个故事”比赛等等,以虹口消防救援站为中心点,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消防的历史,让封闭于红门之内的消防队不再神秘,将消防员的风采鲜活地展现人们的面前,由于张屹捷的出色表现,连续2年被评为上海市民百位优秀“红色故事传讲人”。

  在队史馆陈列的诸多照片中,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央是一个外国老人,围坐在他身边的有年轻男女和幼童共12人,乍一看,这是张普通的合家欢照片,实际上并不普通。照片中央的老人名叫路易·艾黎,30岁的时候从新西兰来到上海,到上海的第一份工作就在虹口消防救援站,曾经的虹口救火会担任消防员,他给中国当代消防人留下了启迪和思考,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人和直接参与者,他终身未婚,照片上的是他在中国收养的孩子,很多已经四世同堂。如果说曾经虹口消防尖子班有着闻名全国的“硬功夫”,相对而言,路易·艾黎留给虹口消防的还有“仁爱”,心里有爱,大道永行。

  对于红门之内的消防员,张屹捷是懂他们的,是爱的。可以说,张屹捷是在红门之内长大的,父亲也曾是一名消防员,曾经带着他在消防站里生活,从小对消防员的生活耳闻目染,出操时整齐划一的跑步声,训练时一声声冲向极限的嘶喊声,生活时你推我搡的打闹声,还有出警归来时疲惫劳累的喘息声,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真实地不掺杂一丝世俗,他们是张屹捷最爱的人。现在他和站长成了他们的“大家长”,说到“大”,也都不过30多岁的年纪,却管理着一批并不比他们“小”多少的队员,同一屋檐下,同吃住,同出警,同训练,准军事化的管理无形间将他们的时间、空间都绑定在一起。毕竟虹口消防救援站不是普通的消防站,头顶着“百年历史”的金字招牌,荣耀背后的压力是别人看不见的。没理由,只有要求,虹口消防救援站必须付出比普通消防站百倍的努力去维系这块百年招牌,这也是他们的责任,更是他们的使命。这一点,张屹捷比其他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改革转制期间,老兵退伍,新兵生疏,青黄不接,人心浮动,大环境下人人都会彷徨于取舍之间,本是人之常情,如何尽快稳定人心,安定队伍,是摆在张屹捷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

  转制后的消防队,从社会招募进消防队的慢慢的变多了,他们不同的经历,不同的阅历,张屹捷都乐于倾听,他认为做好队伍建设首要的便是要善于“倾听”,倾听队员们的故事,倾听他们的快乐,倾听他们的烦恼,明白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是兄弟,是家人,消防大家庭的维系有制度,更有爱。

  5月底的一天,天气凉爽,绿树荫荫,可在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总队院校招生统考就在眼前,站里的王大景是第二次参加考试,第一次的失利让他直接面对这最后一次机会,紧张程度可想而知。“现在队里面大家都感觉我能考得上,万一最后考不上,肯定很难受的,”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不安,他向张屹捷说出了心里话,“这里心理战,大景,这一个月是最难熬的,熬什么,就熬你的耐性,你的心性,你懂吗?考上了,那真的是虹口中队今年的光荣,真的为你开心,你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这是你自己的考试,你必须全力以赴。”由于消防员职业的特殊性,复习、考试家人无法陪在身边,此时此刻,张屹捷就是他们的家人,听他们诉苦,为他们鼓劲。

  紧张的时刻到了,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张屹捷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怎么样,大景,分数就要出来了,紧不紧张?”张屹捷笑着拿着手机,朝着在办公的地方里来回踱步的王大景晃了晃,调侃几句,周围的队员也笑着拍拍王大景的肩膀,同伴的打趣,让本就紧张万分的王大景更加紧张了,他不敢看张屹捷手中的手机,将头转向窗外。“时间到了。”队员们都围到张屹捷的周围,紧盯着他手上的手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一个分数出来了,有希望啊……”“再来一个,好,妥了。”张屹捷一手拍在桌子上,激动地站了起来,“成功了呀,大景,过了,恭喜你啊……”原本办公室里的紧张气氛顿时消散,一片欢腾雀跃,大家纷纷向王大景表示祝贺,让年轻优秀的队员能够有机会深入学习,是张屹捷作为政治指导员的职责,看到队员们的努力能有回报,他比任何人都更加喜悦。

  以真心换真心,张屹捷的努力同样得到了回报,近年来,他带领队站荣立集体三等功3次,取得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消防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虹口区“优秀青年突击队”“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单位”、总队“车站中队式消防中队”“标兵消防救援站”等荣誉。

  干好消防工作,光有爱是远远不足的。当年虹口尖子班、“飞檐走壁”的消防硬功夫有多骄傲?不仅是全市消防的典范,更吸引国内外消防各单位慕名学习。当年站在34.2米的瞭望塔上俯瞰是怎样的感受?方圆5公里内尽收眼底。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扫视视线所及,见烟起、警铃响,有“硬功夫”傍身,虹口消防的救援能力在全市是数一数二的。曾经的虹口区比邻外滩,繁华、热闹,然而也正是因为历史的悠久,原先叫人眼热的虹口区现在成了老旧小区的集中区,存量巨大,加塞在高楼缝隙间。设施老化,居住密集,空间狭小,用现在的消防标准衡量,可谓是火灾隐患重重。以张屹捷对接负责的南克俭小区为例,仅小区标识的主要出入口就有北1门、北2门、西1门等6个,内部道路更是九曲十八弯,监控设施有限,通行道路狭窄,大型消防车辆无法通行,能以最快速度找准起火位置,是老旧小区灭火救援行动的必修课,“火烧连营,小火亡人”典型的老旧小区火灾特点,也是虹口消防救援站的突出难点,张屹捷口中总是念叨这两句话,历史再辉煌,消防救援始终是消防员的第一职责。曾经的“城市的第一双眼”,如今必须从高处落向低处,从俯瞰深向小区内部,曾经的硬功夫虽退出历史舞台,但硬功夫的精神必须延续。

  不如从何时起,南克俭小区的居民发现挂在大门口的平安工作站成员的公示栏中多了一名“火焰蓝”的照片,志愿者队伍里也出现了消防志愿者的身影,原先居民们以为只是摆摆的样子,没想到的是,公示栏里的“火焰蓝”时常能在小区里见到。因为虹口消防救援站强化老旧小区的安全防范工作。根据工作安排,张屹捷定期带队员们还在南克俭小区,或是检查安全风险隐患,或是摆摊宣传,或是进行安全教育教学。若说这些只是例行公事,一位老人的话让张屹捷意识到这“例行公事”的意义非同一般。这天,张屹捷按例给居民们上安全教育课,讲到家中起火该怎么办时,注意到一位老人听得特别认真,话刚落,老人忽地站了起来,拍着手说,“噢哟,原来这么简单就能灭火啊,以前不懂呀,”接着絮絮叨叨地说了他的故事,原来老人以前就遇到过家中杂物起火,当时手足无措,倒是找到了灭火器,拿在手上颠过来倒过去,就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喷出泡沫,情急之下便把整个灭火器扔进了火堆,差点酿成大祸,居民们听了笑得前俯后仰,但是张屹捷却笑不出来,原来,在他们看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灭火器,居民若不会使用,小火还将烧成大火,“火烧连营,小火亡人”,及时扑救小火,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张屹捷感到心弦紧绷。

  老旧小区陈年陋习无法一时改变,可是水火无情,要使得老旧小区的警情下降,没有很好的方法也要想出办法,救援难度大,更要在防范上下苦功夫、硬功夫。小区里每一条路张屹捷和队员们走了不下千百遍,“这里门牌跳号的,地图上标注一下。”“这条道怎么没画出来,”“这里怎么开了扇门,找物业核实一下,门的宽度和高度,标识一下。”张屹捷来到南克俭小区,拿着地图每条路每个门牌号去核验,他深知,对于老旧小区,内部情况复杂,要使抢险更加有效,对于小区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门洞,甚至每一个转角都必须标识得丝毫不差,尽管有监控设备,但是在设备看不到的地方,必须要有一双消防员的眼睛。

  警铃响,南克俭小区,垃圾桶着火。张屹捷跳上消防车,当他穿着一身装备跑到起火点,只看到被烧焦了的垃圾桶和一阵呛人的焦糊味,一旁的消防志愿者手里提着灭火器,还在用棍子仔细翻动垃圾检查隐藏的火苗,“火已经灭了?。”张屹捷朝着消防志愿者笑笑说,“不错啊。”接着安排消防员做后续收残工作。“多亏了志愿者,他们赶过来,一会儿就灭了,”周边的居民纷纷给志愿者点赞,“看来平时的课没白上啊,”张屹捷拍拍志愿者的肩膀,感到十分欣慰。老旧小区防范工作比救援更重要,防患于未然,灭住小火方能止住大火,张屹捷没少在课上讲过这些话。这几年,针对老旧小区,虹口消防救援站推行“巡防消防一体化”“社消合一”的防消联勤模式,老旧小区的火警数量下降了约30%,这“硬功夫”没有白费。

  2023年,是张屹捷在虹口消防救援站的第9个年头,他在这里起步,未来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瞭望塔是历史的遗迹,未来,他也将继续秉承虹口消防救援站政治硬、本领硬、作风硬的精神,再创新的高度。(完)